- ·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05/28]
- ·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05/28]
- ·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05/28]
- ·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05/28]
新时代跨学科X+公安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一、新时代公安人才的新需求 1998年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会发布《重塑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提出了改变本科教育的十大方法[1-2];2016年英国政府发布《高等教育白皮
一、新时代公安人才的新需求
1998年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会发布《重塑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提出了改变本科教育的十大方法[1-2];2016年英国政府发布《高等教育白皮书》,强调高等教育应提升交叉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3];2010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情调积极鼓励高校学生发挥创新创业精神服务社会;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4];2018年的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更是开启了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新征程。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更加注重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也为我国公安院校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专门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有效治理犯罪新生态的要求
新时代是以第四次工业革命①[5]为重要标志的社会发展新环境,是网民规模空前庞大,网络普及率极限上升,数据为“新石油”,网络为“新空间”的二元空间(现实物理空间与虚拟数据空间)共存模式时代。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犯罪状态也发生了“变异”,呈现出了传统接触性犯罪向新型非接触型的转化,具有高度产业化和数据化的犯罪新生态。因此,公安部积极探索创新渠道,以大数据公安②工作为战略提升路径,构建新型软硬件响应平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以人机交互、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依托的新型智能犯罪层出不穷,为公安部门有效打击犯罪提出巨大挑战[6],公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急需通过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出大数据公安人才等专门人才,从而实现对犯罪新生态有效治理的新时代的新要求。
(二)全系统全岗位创新人才的需求
新时代的另一个特征是自媒体的高速发展,“人人都是信息源”“人人都是传播者”,公安干警的相关工作正在呈现从案件现场到无现场的“迁移”,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成为了重要的能力体现。当前,国内多地已经陆续以“单兵突进”模式培养优秀人才,以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实效。但是,从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媒体的深入推进和持续发展看,“单兵突进”模式并不能满足当下社会爆发出犯罪新生态,在全系统全岗位内全面推进公安部门对新时代新生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已经成为了“民心所向”和“必备技能”,更是新时代背景下对我国公安院校培养具有相应技能公安人才的迫切需求。
(三)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公安工作是一门具有高度实践性、操作性的专门工作。目前公安机关呈现出的是细化分工、各自负责的运行模式,相互之间的协同合作存在一定的壁垒。但是,在数据信息大爆炸的新时代社会背景下,需要公安个体能力融合基础法学知识、行业技能、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应用等其他新兴学科的技能;同时,各警种之间、各地区公安机关、各国家行政机关之间还需要进一步打破壁垒,构建融通合作的工作局面。这也对我国公安院校培养出全面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校局合作、完善跨学科教学课程设计、创新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人才。
二、新时代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
(一)缺乏学科指导设计,教学内容过于单一
从学科体系上看,公安专业属于法学学科下的分支学科,依存于法学教育基础,但目前国内34所公安院校大多属于专科院校,旨在培养出具有专门公安学知识的专业人才,忽略了法学上层学科的教育教学,从而严重导致公安学专业学生对法律的掌控能力和技能素养③。法学学科是为公安学科的基础课程,本应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从而培养公安人才从知法、懂法到守法、执法的整个系统过程,但公安本专科院校的教学内容依然依据传统公安行业的具体任务进行划分,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学生对于内容的把控相对较为单一。
(二)跨学科教学匮乏,复合型人才培养艰难
在新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和信息数据的快速发展,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的趋势,也是公安机关急需的高端人才。公安院校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与综合性大学和政法院校相比,存在学科单一,人才培养任务单一的现象,即使设定了相应的跨学科培养目标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方向,但由于学校性质和学科数量的特性,往往难以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创新培养。政法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相对而言,具有较为丰富的学科体系,能够较为系统化的培养复合型人才,但是公安专业的技能培养也存在不够精准和专业度相对较低的现状。
文章来源:《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网址: http://www.cxcyllyjysj.cn/qikandaodu/2021/0112/689.html
上一篇:阐述工匠精神对民族制造和贸易复兴的意义
下一篇:他山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