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05/28]
- ·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05/28]
- ·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05/28]
- ·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05/28]
项目化的村庄规划模式研究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贵州省行政村约1.6万个,30户以上农村居民点有约11.3万个,约有1.3万个行政村需要编制村庄规划。 2004—2006年,我国连续三年以“三农”为主题的作为中央一号文件。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
贵州省行政村约1.6万个,30户以上农村居民点有约11.3万个,约有1.3万个行政村需要编制村庄规划。
2004—2006年,我国连续三年以“三农”为主题的作为中央一号文件。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15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改革创新、全面有效推进乡村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着力推进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提高村庄规划的覆盖率和实用性。
2018年3月,省委、省人民政府在《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中要求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强化规划引领,以行政村和30户以上自然村为单元,加快实现全省村庄规划全覆盖。
1 村庄规划理论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关于村庄规划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村庄空间形态与规划管控、村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与社会治理、村庄土地利用规划与资本、村庄转型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等方面。
张小林、李广斌、王勇、王竹、刘家平等学者从村庄地域性空间形态研究、设计表达与规划管理等方面对村庄空间形态和规划管控进行研究。姜赛帆、贺雪峰、何慧丽、邱建生等学者从城乡一体化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政府治理及基层治理等方面对村庄规划进行研究。龙花楼、冯建喜、杨嵘军等学者从村庄土地资源治理与规划、村庄经济发展、资本运营等方面进行研究。王艳飞、温铁军、顾朝林等学者从村庄转型发展政策路劲、实施策略、新农村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
村庄规划主要面向农村居民,受制于学历因素、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原因,传统的村庄规划以专业化的术语进行规划和表达,对村居来说不好懂也不好用;因此贵州省提出以“好编”“好懂”“好用”为原则,全面推进项目化的村庄规划模式。
2 项目化村庄规划的政策指引
为统筹全省村庄规划,从顶层设计的角度贵州省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村庄规划加强农民建房和宅基地管理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文件要求按照“好编、好懂、好用”的原则,在2018年底前编制完成以行政村为单位的村庄规划,覆盖到30户以上农村居民点。
2.1 项目化村庄规划的政策性实施方案
为统筹推进贵州省村庄规划工作,贵州省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脱贫攻坚村庄规划农房设计大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及村土地利用允许建设区划定实施方案的通知》两个配套性实施方案。
方案要求按照“好编、好懂、好用”的原则编制村庄规划,按照“一图、一表、一书”的范式编制规划成果,规划遵循“底规、底库、底线”、强化地质灾害避让、“两规合一”的思路,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村土地利用允许建设区划定工作。“底规、底库、底线”就是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为底规,以土地规划数据库为底库,以生态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划定界限为底线。
2.2 项目化村庄规划技术性实施方案
为规范全省村庄规划编制成果,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颁布了《贵州省村庄规划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
2.2.1 村庄分型和主要内容
导则将村庄分为普及型、提升型和精品型三类。局部发展条件好的村庄在分型的基础上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要求,突出村庄提质升级、特色和专业化等全面发展需求。
村庄规划包括村域规划和30户以上农村居民点建设规划两个层次。村域规划主要包括现状分析、发展目标与规模、空间布局和配套设施规划。30户以上居民点建设规划主要包括农房建设管理及风貌指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项目配建。
2.2.2 成果形式
基础版村庄规划成果简化成“一图、一表、一书”。深化版村庄规划成果由说明书、图纸、附表三部分组成。
(1)村域规划
村域规划成果原则上应达到“一图、一表、一书”的要求,村域规划成果内容见表1。
表1 村域规划成果表达一览类型 名称 表达内容一图 **村村域综合发展规划图 体现农村居民点布点、设施位置和空间功能划分。(图纸比例尺为1:2000~1:)一表 **村建设项目汇总表包括农村居民点间道路交通、综合管线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及各农村居民点配建项目汇总表,其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内容、规模、投资及建设时序等。一书 **村村域规划说明书包括规划总则、村域规划和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三部分内容。重点是村域空间布局、设施配置和项目建设安排。
文章来源:《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网址: http://www.cxcyllyjysj.cn/qikandaodu/2021/0205/733.html
上一篇:“健康中国”理念下农业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改革
下一篇:管理会计理论在我国的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