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05/28]
- ·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05/28]
- ·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05/28]
- ·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05/28]
基于教学法的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与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一、国内外设计类专业PBL教学法理论研究与经验 (一)PBL教学法概念 PBL教学法,英文全称为problem-based learning,即问题式教学法。这一方法论最早在西方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教育家杰罗姆
一、国内外设计类专业PBL教学法理论研究与经验
(一)PBL教学法概念
PBL教学法,英文全称为problem-based learning,即问题式教学法。这一方法论最早在西方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教育家杰罗姆·布鲁纳提出;20世纪80年代开始,PBL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实践当中,目前在国际上PBL教育法已经是一种较为成熟且非常流行的教学方法。PBL教学也就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核心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将教学内容反推成一个或多个较为复杂的内涵性问题,由教师负责引导学生,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利用自身的认知能力和思维体系将新知识融会贯通。PBL教学法有抛出问题、资料和基础知识的应用、讨论研究、评价总结等步骤,这与传统课堂有很大不同,以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对设计艺术的认知程度,在课堂上通过问题式教学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课堂上的交流中大大促进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反应能力、小组合作和分工配合等多方面能力,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二)国外设计类专业PBL教学法理论研究与经验
PBL教育法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被提出,问题式教学初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是为了解决当时传统医学教育与实践相脱节的状况。在PBL教学课堂中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提升了学生的自我认知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由此PBL成为了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许多高校开始进行不同范围的PBL教学模式试点应用。20世纪90年代PBL教学法被推广到了更多高校的不同学科领域中,有关PBL教学模式的研究也逐渐深入,进入21世纪之后学者们将PBL教学法不断调整和创新,使其变得更加完善。
西方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包豪斯学院。艺术设计教育发源于欧洲,繁盛于美国,在日本等国家有了更加深远的发展。其中日本多摩美术大学在2006年就开展了PBL教学形式。其课堂以实践和参与为主,引进了新的教学方法,旨在更全面促进学生发展。同时多摩美术大学还选择将不同专业的学生聚集到一起,学生之间通过跨学科领域交流获得了更多不同的思考角度和思维空间。另外,多摩美术大学还为学生准备了大量的课程,如包装设计基础、纸模型、可持续设计等来供学生选择,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跨专业组队,甚至可以跨年级组合,这种开放式的课堂能够最大限度为学生拓宽视野和知识面。
(三)国内设计类专业PBL教学法理论研究与经验
中国于1986年首次引入PBL教学法,到了90年代,国内各大高校开始陆续将PBL教学法带进不同专业领域的课堂中。尽管只是在部分专业中进行试点教学,但PBL教学课堂显著地提升了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并且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又有着显著提升,由此便激起了国内对PBL教学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广的热情。
在艺术设计教学方面,由于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历史较短,并不像西方一样具有较为鲜明的体系,并且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困难和瓶颈。初期以工艺美术教育为主,后期开始有相关学者翻译国外设计史著作、进行艺术设计理论实践并发表相关理论研究著作,如柳冠中的《设计文化论》、杭间的《中国工艺美学思想史》、李砚祖的《装饰之道》等,至此有关于艺术设计教育方面的思想理论,中国学者通过摸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改革开放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开始蓬勃发展,一边借鉴国外优秀教育模式,一边构建自己的教育体系。21世纪以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对于设计类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开始围绕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师资团队、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教育改革,同时加强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显著提升了中国设计类专业教育的教学水平。
二、设计类专业PBL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一)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PBL教学法的核心就是要将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学生来展开,课程问题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决定问题的难度,在课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适度的引导。课程中的一切都是为了引导学生思考、为学生创造思考条件、提供思维导向,因此在设计类专业教学课堂中应当主要从两个方面来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式教学法。
文章来源:《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网址: http://www.cxcyllyjysj.cn/qikandaodu/2021/0718/1553.html
上一篇:超大跨度公铁两用桥梁公路荷载折减系数的研究
下一篇:小学课程整合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