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05/28]
- ·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05/28]
- ·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05/28]
- ·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05/28]
加快构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运行机制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并强调用创新智慧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积极引导、推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并强调用"创新智慧"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积极引导、推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直接关系到高质量人才培养和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湖南各高校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和可喜成绩,但仍不同程度存在观念转变不到位、团队优化不充分、产学研耦合不紧密、平台设计不科学等不足。为此,应加快构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运行机制,有效破解上述问题。
--构建核心技术与核心竞争力的转型升级机制。
伴随"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各产业领域及其核心技术都在不断转型升级,催生着观念理念的不断更新。
为此,大学生创新创业应基于网络技术与传统行业日益融合的"互联网+"时代特征,敏锐辨析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技术、线上协作、"平台化生存"等领域的发展前景,努力做到常学常新、勤学求新;高校教育应主动适应新变化,引导学生为"互联网+"技术普及和工业制造4.0 时代的到来修学储能,造就更多与时俱进的"新型劳动者";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注重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传播,致力于为我国高等教育、医疗、服务业和农业等领域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提供宝贵人力资源;高校要推动自主创新与域外学习、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使其相互匹配、相得益彰。
--构建产学研紧密耦合的一体化机制。
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等多维度共推,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一方面,须着力建立校企真诚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多方协同育人的校企合作共同体。可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渠道,校企共建优质创新创业示范区;建立校企研发中心,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由校企共同拟定招生计划,为企业订单式培养紧缺人才。
另一方面,须充分发挥高校、政府、企业的各自优势。各大高校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主体,应建设创业园、创客竞技场、创客工厂、创客空间等,并筹措资金设立面向在校生的专项创新创业扶持基金;企业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重要支持方,应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以及资金支持、资源支撑;政府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主要推手,应发挥主导作用,强化相关政策的系统性规划,不断完善政策体系、释放政策红利。
--构建应用型和双师型教师团队优化机制。
推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建立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尤为重要。
为此,一是要组建学科交叉、专业知识互补的指导教师团队,对学生创新创业进行全方位、更到位的指导;二是打造应用型和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水平。高校应根据创新创业教育需求制定鼓励性政策,派遣教师深入企业兼职或挂职,以丰富经验性认知;三是在高校推出"企业微课堂",由企业派员授课,使学生及时获取来自一线的鲜活创新创业资讯;四是广泛聘请各领域专家、创业精英、知名企业家等担任创新创业教育兼职指导教师,精心打造结构多元、互补共济的师资队伍;五是探索以"工作室"为载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重点把握好创新创业教学的市场化导向、实践性特征、个性化定制、项目化运行。
--构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导向的竞赛机制。
由教育部联合多部门举办的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自2014年启动以来,参赛高校数、报名项目数、参赛学生人数等逐年攀升,目前已成为覆盖全国所有高校、面向全体高校学生、社会影响最大的赛事活动之一,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全新载体。
基于此,应以竞赛为牵引和驱动,构建起知识、能力、思维"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具体而言,一是以竞赛激发大学生饱满而持续的创新创业热情;二是以竞赛为契机,重点孵化、培育一批创新创业项目,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和历练机会;三是研判"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点的时序演变趋势与空间分布特征,并据此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各高校应注重学习交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在"以赛促学、以创促创"的人才培养新思路中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文章来源:《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网址: http://www.cxcyllyjysj.cn/zonghexinwen/2020/0805/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