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江阴高新区:以科技大赛持续推进创新创业高质

来源: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本文转自【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为培育新时代创新型市场主体,支持高新区企业发展壮大,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江阴高新区继续释放创新型领军企业的产业生态资源,

本文转自【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为培育新时代创新型市场主体,支持高新区企业发展壮大,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江阴高新区继续释放创新型领军企业的产业生态资源,拟安排中信泰富特钢、长电科技等本地大企业作线上创新需求发布,为参赛企业融入产业链提供平台支撑,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

科技创新的巨轮驶进“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高新区作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阵地,以旗舰领航之姿在大江大海中劈波斩浪······春意盎然的三月里,中国江阴(高新区)创新创业大赛 迈入新征程,江阴国家高新区以不断深化产业集群特色为愿景,2021第四届大赛现面向全国及全行业科技企业广发双创英雄帖。

大赛主页及报名通道已开启,本届大赛报名将于5月16日截止,希望这个江阴赛场留下您的风采!

“国批”十周年,铆劲再出发!江阴国家高新区经过长期发展,来到了园区建设的新起点。本届大赛以“1+3+1”产业集群体系为基础,进一步聚焦智能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四大领域优秀项目的发掘和培育,希望在苏南大地搭建全国专业化创孵平台,打造高能级“双创”升级版。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大赛将进一步把握本地产业链薄弱环节,聚焦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以江阴高新区主导产业为竞赛场,在各方参与过程中实现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创新型国际化园区。

江阴国家高新区始终坚持优化创新生态,集聚创新资源,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本届大赛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强化企业孵化链条, 营造优良双创生态 。 本届大赛从创业人才、孵化载体、科技金融等领域加强对科技创新创业的服务支持,促进区内外中小企业高水平创业、高质量创新。获奖项目在江阴高新区注册落户,经评定符合条件的可享受60-100万元的人才项目扶持资金;获评无锡市级、省级、国家级各类人才项目可享受最高1000万元的项目支持资金;获奖项目人才符合条件的,可以享受最高200万元的安家补贴;优先获得江阴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专项资金20万元支持。

二、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 江阴高新区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增强服务全国创新发展能力,积极打造区域创新。本届大赛积极探索异地孵化、飞地经济等模式,全面构建跨区域双创生态,在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开设大赛分站赛,挖掘和输送四地科创型、成长型项目进入江阴高新区,共建美好未来。

三、建设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企业生态圈。 为培育新时代创新型市场主体,支持高新区企业发展壮大,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江阴高新区继续释放创新型领军企业的产业生态资源,拟安排中信泰富特钢、长电科技等本地大企业作线上创新需求发布,为参赛企业融入产业链提供平台支撑,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

自立自强兴科技,互融互通谋创新。再次欢迎符合参赛条件的科技企业报名,与江阴国家高新区共同成长,共谋发展!

文章来源:《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网址: http://www.cxcyllyjysj.cn/zonghexinwen/2021/0326/964.html



上一篇:“春晖杯”创新创业项目对接活动(北仑区专场
下一篇:6个项目激励角逐“麓山杯”创新创业大赛株洲赛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投稿 |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编辑部|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版面费 |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论文发表 |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